close
十三、大小難易看動機
再論善有大小,有難易之理:
古時有位叫衛仲達的人,任職朝廷為官,有一次精神解離,被攝入陰間,閻王命人呈現善惡記錄簿給仲達看,他發現惡錄攤滿庭院,而善錄只有一小捲而已。閻王又命人取秤來稱,大疊之惡錄簿,卻比那一小捲善錄簿輕。
仲達好奇的問:「我才三十歲,那來這麼多的惡錄?」
閻王答:「思念不正就已犯罪,不一定作了才算。」
又問:「這小捲善簿寫什麼?」
閻王答:「這是朝廷常興大功,要修三山(即福州)石橋時,你上書的奏章稿文。」
仲達說:「我雖上書,朝廷並未採納,何以有此份量?」
閻王說:「朝廷雖未採納,但你一念之善,普達萬民之身,若被採納,則善力更大。」
由此可知,志在天下,善達萬民,則善雖小而功德大。若志在一身,善及一人,雖多也小。至於難易之善,就像修身克己一樣,必須從很難克服先克服,則小的過失也就自然不會犯。
譬如江西舒翁,以二年教書所得的薪水,代繳他人的罰款,使人夫婦團圓。河北張翁,以十年省吃儉用的儲蓄,代別人償還債務,而救活他人妻女。鎮江靳翁,雖年老無子,也不忍娶幼女為妻。
上述頃囊相助,體諒別人,為別人著想之善舉,這就所謂難捨處能捨,難忍處能忍的好例子,這種難為之善,才最可貴,而天降之福也必豐厚。
無錢無勢之人,行善助人是比較困難,但若能盡力而為,在困難之中去行善,其價值也更為可貴,獲福也必更大。
有錢有勢之人,行善積德是太容易,容易行善而不為,即為自暴自棄,正如俗語所言:「富而不仁如肥豬。」
十四、行善妙方有十味
行善的道理跟原則,上面已經說得很詳細。下面來談隨緣濟眾,行善積德的方法。
與人為善敬愛存心成人之美勸人為善救人危急
興建大利捨財作福護持正法敬重尊長愛惜生命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eheyoung 的頭像
    deheyoung

    興毅南興 - 一心青年團!

    deheyo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